欢迎访问开鲁县人民政府!
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 支持IPV6
文字解读:关于《开鲁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

2024-10-14 11:25

信息来源:

开鲁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24-10-14 11:25:00


信息来源:



分享到:


开鲁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开鲁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开政办字〔2024〕32号)。为便于理解和执行,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及依据

(一)出台背景

2023年12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基层发〔2023〕4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按照《指导意见》中“各地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时间表、路线图,制订相关配套文件或实施细则”的要求,开鲁县卫健委牵头起草了《开鲁县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二)政策依据

制定依据主要包括《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基层发〔2023〕41号)和《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卫基层发〔2024〕5号)等精神。

二、政策出台意义和总体考虑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卫生健康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健康开鲁建设,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坚持公益、创新机制,资源下沉、提升能力,便民惠民、群众受益”的原则,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深度整合县域医疗服务资源,重构和升级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建立合理就医秩序,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一)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和规划引导,统筹安排医疗机构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

(二)坚持公益,创新机制。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逐步破除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紧密型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原财政投入保持不变,建立统筹人员调配、薪酬分配等新机制,调动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资源下沉,提升能力。利用县级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紧密型医共体内统一管理模式,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县域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社会效益。

(四)便民惠民,群众受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创新紧密型医共体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功能,重点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群众负担。

三、实施路径

(一)工作目标

通过整合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构建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医疗服务分工协作新机制和权责一致的引导机制,建立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县域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到2025年底,县域内就诊率(住院)提高到9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提高到6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镇)”和“医院发展可持续、医保基金能保障、医务人员有动力、群众健康得实惠”的目标。

(二)组建模式

1.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内部管理自主权成立医共体运营发展中心,负责推进医共体整体工作。中心履行行政管理、医教科研、绩效考核、后勤安全、财务审计、药品耗材、数字健康、医保管理、医疗质量、医防融合等管理职能,承担医共体日常工作。完善中心议事决策机制,依法依规行使内部人事管理、医疗业务发展、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等自主权。落实人员、财务、药耗、质量、绩效、信息、医保“七统筹”,形成运行高效、服务闭环的紧密型医共体。

2.组建开鲁县紧密型医共体。3家公立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18家镇(场)卫生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2家一体化卫生室组成开鲁县紧密型医共体,推动资源整合和集约使用。医共体内各单位举办主体、法人地位、机构职能、产权关系、人员身份保持不变。

(三)运行机制

1.强化信息赋能,促进县域内资源共享。在县医院建设区域检验、网络心电、影像云诊、集中审方等“十大信息中心”,下接镇(场)卫生院、村卫生室,实现资源整合和上下联动,集中统一管理,技术资源共享互助,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新型诊疗格局,打破县域内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壁垒,形成一个有机协同的整体

2.加强绩效考核、统筹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明确县域医共体年度任务目标和绩效考核指标,引导资源向乡村下沉,考核结果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医保基金支付、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以及负责人员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建立健全内部考核机制,考核指标向资源下沉、巡诊派驻、家庭医生签约、成本控制等方面倾斜,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按照“两个允许”要求,完善医共体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充分体现技术劳务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健全内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医共体内部考评管理制度,对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综合管理等内容进行考评。

3.优化内部管理。要求逐步实现县域医共体内部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用药、信息、后勤等统一管理。整合县域医共体现有资源,合理建立行政管理、财务审计、医疗质量、医保管理、数字健康等资源管理中心。

4.优化财政投入方式实行医保“打包付费”,按照“科学测算、总额包干、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原则,医保基金打包给医共体运营发展中心统筹管理。

5.明确功能定位完善医共体内部、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向外转诊管理规范,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引导非急诊患者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并与医保差别化支付政策衔接,形成系统、连续、有序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

6.统筹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整合各成员单位编制资源,推进“人才编制池”,做好人才储备,逐步推进医共体内人员统筹使用的灵活用人制度推进“县聘乡用”“乡管村用”制度,实行同工同酬。

7.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强化医防协同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重点专科群建设,指导规划全县医疗服务体系形成区域协同、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的新型诊疗格局;促进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进中(蒙)医药传承发展,弘扬中(蒙)医药文化;做好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涉及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系统作战,协同做好医疗保障、医疗价格、财政投入、人事薪酬、考核评价等各项改革工作,共同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二)健全完善制度。医共体运营发展中心制定详细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单位。分阶段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定期组织调度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落实经费保障。强化政府办医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继续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责任,按原渠道足额安排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财政投入资金支持力度。

)做好宣传引导。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对改革措施的宣传和解读,要让每位医务人员清楚改革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参与改革。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改革的环境和氛围,纵深推进我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解读人:唐海苏联系电话:0475-6212745  职务:开鲁县卫健委体制改革股负责人  解读机构:开鲁县卫生健康委员会)